持续提升秦岭生态环境

5月25日,记者获悉,长安区秦岭保护局积极实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治理“六大行动”,持续提升秦岭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让秦岭绿水青山保护与金山银山实现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资料图片)

生态修复行动:

部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开工

5月24日,长安区在王莽街道刘秀村开工山前中部受损区域湿地修复、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与土地整治项目,在杨庄三河一水库周边开工滦镇等8个街道山前区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依托生态修复行动,长安区将高质量实施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现秦岭北麓长安段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林分质量明显提升,湿地水系有效恢复,水源涵养及物种多样性等多项指标显著提升。

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

计划架设红外夜视仪60台

据了解,长安区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旨在通过系统性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实现黑鹳、金钱豹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及重点保护植物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积极开展打击破坏秦岭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长安区已完成野生动物救助任务40起。其中,救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起、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起,“三有”及其他野生动物17起,共涉及野生动物40只。为加强野生动植物野外监测,长安区计划架设红外夜视仪60台,不断调整优化保护措施。

监管效能提升行动:

各级峪长林长累计巡查4600多次

坚持系统治山、条例护山、规划管山、智慧控山相结合,长安区加强对峪口峪道、图斑点位、重点林区的检查巡查。各级峪长累计巡查254次,各级林长累计巡林4348次。强化问题导向,对上级反馈问题积极抓好整改,高标准完成省2023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交叉执法检查工作。

持续开展“秦岭核心保护区联合执法宣传活动”,4月1日以来,长安区各参与单位出动共治力量480余人次,宣传劝返1025余人,教育训诫100人,对违法穿越进入核心保护区的72人带回公安机关审查教育。

农家乐、民宿规范提升行动:

长效监管构建新格局

依托建立农家乐、民宿有序经营管理机制,长安区加大对经营户培训力度,出台长效监管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监管”的新格局。

通过开展秦岭区域农家乐、民宿集中整治,长安区对8个街办467家农家乐和67家备案民宿进行排查,发现乱搭乱建、垃圾分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10类。根据职责,长安区各有关部门、街办对照问题台账,全面开展整治提升。区联合检查组对前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13家有违建的均已拆除,4家需完善资料的已完善验收,位于地质灾害点的2家农家乐,已要求暂停营业。

“五乱”整治行动:

升级“1+3+7”智慧化管控系统

结合建设“人防+技防”立体防控体系,长安区持续开展秦岭“五乱”问题整治,切实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坚持对各类问题“零容忍”。持续升级“1+3+7”智慧化管控系统,长安区将加强前端数据采集力度,安装动态智能安防系统45套,加大数据建模应用,提升对已接入视频和遥感影像的自动分析处理能力。

加大涉秦岭区域网格巡查力度,长安区将重点对秦岭违建点位进行巡查,通过发现搜集报告“五乱”问题线索,对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各类行为及时制止并上报。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安排沿山街道68名全科网格员、20名专职网格员,常态化开展“一日两巡”。对各级网格累计发现的147起“五乱”及其他破坏秦岭生态环境问题,全部整治到位。

生态惠民行动:

叫响做实长安秦保绿色品牌

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长安区鼓励发展苗木花卉种植和林下经济,叫响做实长安秦保绿色品牌。通过积极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秦岭红豆杉迁地保护工作,维护秦岭林区生物多样性;以更加科学有效的举措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长安区拟启动建设滦镇、子午、五台、太乙宫、王曲、引镇街道5个片区15个村秦岭北麓环山路沿线乡村建设示范带,形成绿廊生态带、文化带、产业带、经济带,促进文与旅、城与乡深度融合发展。记者 高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