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西曼区域生态治理:荒漠绿化的变与不变

从地图上看,位于阿瓦提县的艾西曼区域北窄南宽,如同一艘斑驳的大船停泊在绿海中。

“周围连片的绿色,是阿克苏地区几代人接续奋斗‘种’出来的。艾西曼区域就像当年的柯柯牙,每年拍摄的卫星地图都不一样,现在看到的是几个绿点,过几年变成一个个指甲盖大小的绿色,再后来是巴掌大小的绿色,直到与周围绿色融为一体。”4月14日,在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实施现场,阿克苏地区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科科长王海东介绍。

艾西曼区域,指阿克苏河冲积扇扇缘洼地汇积的艾西曼湖及周边区域。由于受南部沙漠不断侵袭,湖区面积逐渐萎缩,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2021年,阿克苏地区着眼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启动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区(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将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作为其中一个子项目统筹部署。这里是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区的“棋眼”,也是阿克苏河流域绿洲内部仅存的一片荒漠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艾西曼区域106.14万亩的荒漠化治理面积,如何做到“绿色合围”,在生态“棋眼”处落子?从阿克苏地区多年来的荒漠绿化经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过程来看,不难找到答案。

柯柯牙精神扎根荒漠

绵长的混交林守护着道路,丛生的芦苇梭梭固定着沙包,清粼的水面上鸟类成群飞翔,松软的沙地上野生动物蹄印清晰……连日来,阿克苏地区天气晴朗,兵团第一师二团新井子镇至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公路经过艾西曼区域时,呈现的是一幅“春风过处绿意染”的沙漠生态图。

“我们在公路两侧种下的林带,已经有600米宽、2.8公里长。这一片广阔的区域平整过后,都要种上树木,有水的地方,我们在水边尽量多插上容易成活的柳枝。”新疆阿克苏水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项目部负责人王晓维说。

阿克苏水务环保集团项目部承担的治理区域,是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的核心区域。这里距离最近的村庄有6公里,向南则是一望无际的沙漠。由于没有山丘阻隔,极其微小的白沙移动较快。项目启动伊始,一场大风过后,铺设的绿化滴灌带被刮得满地都是,打好的沙土埂都移动了近两米。夏季,地表温度最高达到了60摄氏度,工作人员穿着鞋子都感觉烫脚。

“环境越是恶劣,就说明越是需要治理。我们按规划一步一步干,硬是让一批批树木扎下根来。”阿克苏水务环保集团项目部技术员田永靖说。2020年,他们在公路北侧建立办公区和生活基地时,大风裹着沙尘三天两头来造访,现在有了防风林的阻挡,十几天才经历一次沙尘暴,而且风力明显小了。

记者看到,无论是每年春秋季节投入到植树造林大会战中的干部,还是艾西曼区域附近的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热情高涨。就像阿克苏地区一些干部群众所说的那样,阿克苏人的血液里,已经沉淀了“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践中也赋予了柯柯牙精神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等新的时代内涵。

一体化保护高效播绿

干活间隙,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帕万拉村村民塔力甫·艾山和同伴们到树荫下休息。他们在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工地上务工,每天能赚100元。“我最高兴的是,看到自己管理的白杨、胡杨、沙枣、红柳等苗木一天天长大。”塔力甫说。

2021年,塔力甫和同伴们种的第一批树苗有拇指般粗细,现在有的长得像小臂一样粗了。他们指着伸入沙漠的水渠说,树苗茁壮成长离不开混交种植和精心管理,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有充足的水来浇灌。天气最热时,沙漠像着了火一样,新栽的树苗两三天要浇一次水。随着树苗渐渐长大,根扎得越来越深,浇水的次数逐渐减少。

在阿克苏地区水利部门工作多年的艾斯卡尔·努尔坦言,在艾西曼区域,以水定绿、节水造林,以林护水、以林生水的林水相生良性循环已经有了明显成效。他指着沙漠里茂密的芦苇和错落分布的水面说:“原来,这一带植被稀疏,没有这么多水面,最大的水面看上去是个小水洼。现在,水面加起来有7平方公里,经过生态修复和荒漠化治理,地下水位抬高了。”

延伸到沙海十余公里的水渠,最终在一处最大的水面前停下。田永靖告诉记者,昔日的荒漠正变成新疆的“白洋淀”。现在正是鸟类繁殖季节,很多鸟类躲在水面上的芦苇丛中孵蛋,等到五六月份再来,会看到野鸭、白鹭及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鸟,带着它们的孩子在自由玩耍。

阿瓦提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福平介绍,艾西曼区域基本上在英艾日克镇境内,荒漠化治理的首要保障是水,阿瓦提县是农业大县,农业灌溉水资源尚且短缺,就更顾不上治理上百万亩的荒漠了。前些年,艾西曼区域周边也有一些村庄组织种树,但因缺水年年种树年年荒。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启动后,阿克苏地区实施地下引水工程,从40余公里外的阿克苏市、温宿县引来城市生活污水再生水资源,这项引水工程投资近2亿元。

沙生态公园呼之欲出

“五一”假期,位于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英买里村的阿瓦提县塔宝沙漠游园做好了纳客准备。从2018年开始,这座依托艾西曼泉眼在沙丘上不停种树兴起的游园,让逼近村庄的沙丘止步,让泉水更清湖面更大,也让城乡居民有了休闲就餐的好去处。

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启动后,在更广阔的沙漠深处,占地上万亩甚至更大的沙生态园呼之欲出。

在阿克苏水务环保集团项目部修复的区域内,水面扩大后,项目部去年投放了一些鱼苗,本想会被不断增多的水鸟吃掉,没想到鱼类找到了适宜生长的环境加快繁殖,种群反而增多;沙漠变成了湿地,芦苇连片生长,将成为新疆又一个芦苇产区;随着生态林规模的增大,经济林种植也被纳入到规划中,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探索的“以林养林”模式将在这片荒漠继续演绎“绿色传奇”。

“除了没有山,艾西曼区域具备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中的6个要素。今年是工程实施的第3年,六大要素相互促进的成效已经显现,再干上几年,随着艾西曼区域湿地修复、人工造林、人工种草、防沙治沙、封沙育林育草、乡村绿化美化、苗圃建设、科普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等工程的齐头并进,这里肯定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沙生态公园。”艾斯卡尔说。

看到家门口的沙漠年年增绿、年年变样,帕万拉村村民柔鲜古丽·阿布都热依木喊上邻居,在村口的林带里种上了向日葵。她说,以前沙尘天气多,村里种植的棉花等作物产量不高,瓜果蔬菜种得少。现在生态环境好了,村民们什么都想试着种种,向日葵是“太阳花”,种下它,寓意好日子像太阳一样金光闪闪。

“这次实地采访,完全颠覆了我对南疆荒漠的认知。看到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阿克苏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渭干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空台里克区域生态治理工程、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一个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的接续实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我读懂了阿克苏大地上一个个‘绿色篇章’的丰富内涵。”近期在阿克苏地区拍摄生态保护修复纪录片的广东省广播电视台资深导演关洪说。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记者手记

生态治理由独奏变协奏

阿克苏因水而名,因林而绿,因绿而美。从1986年打响柯柯牙绿化大会战以来,植绿护绿已是当地人生命中的一部分,生态治理已成全地区发展的主旋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动中,阿克苏地区生态治理和保护工程不断升级,谱写出更加和谐优美的生态治理协奏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尽管阿克苏地区成为全国生态修复典范,荒漠化治理释放多重效益,但面对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地区及所属各县市从更高的生态环境治理目标、更严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更细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出发,努力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生态要素系统治理,有效统筹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

作为新疆首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区(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一项覆盖阿克苏河全流域的重点民生工程,其中包括防风固沙能力提高、绿洲生态安全保障、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林草生态涵养功能提升、生命共同体治理能力提升5大类工程、35个子项目。这个春天,记者从正在实施的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温宿县环城坎坡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中看到,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确实改变了过去单一治山、治水的传统模式,由过去的“九龙治水”、多部门“独奏”,转变为统筹力量、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综合治理效果已经凸显。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现在,阿克苏大地上的生态治理协奏曲,既在山水林田湖草沙各地理单元间流动,也在行政区域之间、产业类型之间流动。比如,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造福的不仅仅是阿瓦提县,而是阿克苏地区西部五个县市和周边兵团团场,同时这里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地带,对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阿克苏地区位于南疆地理中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越是完善,生态效益的辐射作用、经济效益的带动作用就会越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