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讯:西安都市圈吸引力持续增强
“我在西安工作,现在单程过来只需要45分钟,而且出站后可以直接换乘地铁。” 随着西安至杨凌一站直达式城际特快旅客列车的开通,家住杨凌的杨婷婷觉得太方便了。
“现在拿着长安通卡乘坐咸阳公交、西咸公交都可以享受5折优惠,一年下来能省好几百元。”西咸一体化带给西安市民王敏许多方便。
(资料图)
对这些双城生活工作的市民来说,这些改变正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促成这一切的正是西安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
西安都市圈获批一年来,随着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协作逐步形成,这个承载着人口总量1800多万的西安都市圈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
高质量发展成绩亮眼
今年年初,省市发改委公布了西安都市圈建设以来的“成绩单”。截至2023年2月,西安都市圈获批一年来,实现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占全省的45.1%。
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项目已全面建成通车,京昆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西安地铁16号线一期提前完成全年“洞通”“轨通”“电通”目标任务,西户铁路载客试运营。省发改委联合省交通厅制定《加快推进西安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意见》,谋划推进46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完善1小时通勤圈。
咸阳市秦创原孵化中心已落地科技项目41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秦创原总窗口10大特色产业园区、升级版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以及人才支持奖励等一系列创新促进政策发布实施。
西安、咸阳实行臭氧同步同标管控,共同推进渭河流域EOD项目,咸阳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项目纳入中央专项资金实施库。协同强化水资源保障,都市圈国考水质断面质量不断提升,西安、渭南、铜川城市水环境质量状况平均改善排名全省前列。
西安咸阳实现电子社保卡跨地区领用,西咸新区在西安市内实现参保缴费、社保关系转移接续;西安、渭南两市公积金业务实现同城化,持续推动都市圈各市(区)政务服务平台互通共享,逐步实现“圈内”公共服务“同城通办”。
渭南市、铜川市等城市已在市政府报告中,发布融入西安都市圈的战略举措……从城市之间各自发展到西安都市圈协同推进,这个占全省生产总值近一半的“圈”,让人们的工作生活打破城市间的壁垒,也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协同联动一体化发展
步入2023年,随着西安都市圈建设逐步开展,周边多座城市的“好友”申请纷纷响起,积极表态融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
1月10日,西安—商洛融合发展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召开,签署《西商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月3日,西安、汉中两市签署《汉中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 推动西安汉中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两个月之内,陕南两座城市接连表达出融入西安都市圈的积极意愿,这不仅是国家中心城市吸引力的直观体现,也表现出城市发展从“单打独斗”走向区域协同。
对此,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丰华教授说:“西安都市圈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在更早前批复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商洛就在其中。而汉中本就是陕南三市中的经济强市。汉中、商洛依托西安都市圈,有利于涉及的城市以西安为中心,相向一体化发展、协同联动发展,充分利用西安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后,所带来的一系列政策红利。”
西部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在都市圈建设背景下,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西安,正在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和更为强劲的吸引力,进一步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协作上,持续提升都市圈产业链发展水平上,围绕西咸、西渭、西铜产业链共建,谋划编制重点产业链图谱,推动隆基、比亚迪、三星等企业在都市圈内延长产业链。
在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上,创新都市圈跨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推广“飞地经济”模式,以临渭、华州等组团合作园区为试点,探索建立产业项目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在高水平开放上,中欧班列长安号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开行17条国际线路和18条“+西欧”集结线路,累计在25个国家和地区布局70个“海外仓”。2022年全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4639列,较上年同期增长20.8%,运送货物总重411.7万吨。
根据《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到2025年西安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西安都市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发展品质、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文化竞争力迈上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都市圈。 见习记者 牟荣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