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在线丨基金+产业 增加西安招商引资吸引力
西安市产业·资本·生态招商大会——2023年产业投资合作年会今日举办。西安敞开怀抱迎接海内外知名券商、基金和产业类重点企业的到来,共同围绕西安市重点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嫁接起基金与产业的新合作,提升西安城市影响力,增加招商引资吸引力,奋力开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西安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壮大成势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也是引领带动西安经济全面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此次大会上,产业界、金融界的知名企业,围绕西安市重点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嫁接基金与产业的新合作,助推西安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下,西安密集出台政策,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壮大成势。2022年,全市狠抓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聚焦19条重点产业链,出台了产业倍增计划、促进工业有效投资、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诸多政策措施,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加快壮大成势,构建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比亚迪汽车、三星半导体2家企业产值突破千亿,新增众迪锂电池、吉利汽车、西安隆基乐叶光伏3家产值过百亿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9%,增速为副省级城市第一。
19条重点产业链交织汇力,链接起未来澎湃的产业动能。为赋能产业发展,驱动城市活力,西安围绕“企业-链条-集群-生态”的主线,强化科技金融赋能,加快推动产业规模壮大和结构调整,预计到2026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将达到54%,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均实现产值翻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西安拥有各类科研机构460多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6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4家,拥有高等院校84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19个学科跻身“双一流”建设行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00万人,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依托这一优势,西安市全力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国家试点和国家先进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5.18%,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646.42亿元、增长2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3万家。新增上市企业12家,总数达到100家。2023年初,西安获批建设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彰显了西安在全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西安的核心竞争力。
“政府+资本+企业” 实现招商引资量质并进
此次大会上,市投资合作局将与国内知名平台公司签署招商合作备忘录;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与部分券商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外,会议期间还进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一个个项目签约的背后,是西安深耕资本市场,厚积薄发的缩影。近年来,省市各类资本平台企业联动,进一步协调强链、育链、聚链、优链协同融合发展,运用投行思维开展招商工作,西安高新区投资引进奕斯伟硅项目,西投控股以基金投资方式参与中交科技城项目,陕西金控通过组建基金投资龙腾半导体、西部超导、易点天下等项目,陕国投以股权方式投资羚控科技、兴航航空等项目。
红杉资本、深创投、君联资本等一大批知名创投机构在西安市相继落户,目前,西安市共有创投机构231家,在册基金管理机构达242家,300余家企业获得私募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80亿元,储备上市的后备企业已由2012年的46家增长至目前的接近500家,2023年全市力争新增上市企业超过20家。
今年年初,西安市印发《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推进方案》,提出“建立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带动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无论是产业基金规模,还是基金招商的思路创新,都是重大突破。
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的建立,将成为西安未来引导社会资本助力全市支柱产业及重点产业链发展又一重要抓手,让资本招商的氛围在西安“燃”起来。西安市招商引资“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功能,与有实力的投资基金深度合作,推进“以投促招”。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导入产业,以产业带动城市发展,已经成为西安产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定位。
以此次大会为起点,西安将加速资本要素汇聚,搭建资本招商桥梁,用资本的手段激发科创活力,以“政府+资本+企业”的形式,实现招商理念的思维之变,工作格局之变,方法手段之变,质量效益之变,实现招商引资量质并进,让“科创强市”“产业强市”的经济列车,快速启动并高速行驶在经济发展快车道,为全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再赋新能。记者 黄晓巍